一、什么是知联会?
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联会”,是对“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简称。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统战性、联谊性的群众团体。它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党外优秀代表人物和干部的蓄水池、人才库。其人员构成以无党派知识分子为主体,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吸收少量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和中共人士。
各地知联会的全称不完全相同。例如:2008年7月3日安徽省知联会成立时全称为“安徽省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2019年4月,安徽省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更名为安徽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上海市知联会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全称是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北京市知联会全称是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
二、党外知识分子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指出: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同志也提出:“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系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做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要是狭义上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陈喜庆,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区别,中国统一战线2006年第2期)
三 、哪些人可以申请加入知联会?
首先,原则上应是党外知识分子。
其次,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或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相关学术、技术、业务领域内有一定的造诣和影响;
(3)具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较强代表性。
知联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规范运行。
知联会的主要任务:学习教育;建言献策;举荐人才;服务社会;联谊交友。
四、知联会的产生发展
知联会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依托,还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关键载体。从思想萌芽到成熟,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经历了从一般的社会团体到统战性质的正式组织的发展;名称上经历了从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联合会、知识分子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演变。
1950年3月,毛泽东在听取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的汇报时指出,党内有出现对民主党派及非中共人士不重视的现象,同时又强调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联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新中国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他认为要看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背后联系的人们,不可忽视。这时期的毛泽东已经清楚认识到,包括民主党派及无党派知识分子在内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其组成的政治组织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这股力量我们应当尽力争取和团结过来,并加以教育和改造。同年4月,周恩来发表了著名的“帮手论”,认为“有些工作他们去做,有时比我们更有效,在国际上也有影响。”“我们多了一批帮手,这不是很好嘛?”两位伟人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认识和概述,把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对知联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
1978年11月,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指出目前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知识分子提出的“团结——教育——改造”方针已经不再适用了。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他们,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2006年,中央统战部明确了发展知识分子联谊会。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联谊会适应了新的社会需要,取得了快速发展,北京、山东等省市成立了专门的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联谊组织。吉林、江苏、湖南、上海等在省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中,增设了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外企高管、专业人士分会;浙江下发了《关于“新社会阶层人士(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网络构建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基本实现了省、地、县三级联谊组织的全覆盖;辽宁、青海、云南、海南、甘肃等省分别建立了以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在2015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上,俞正声强调,“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高校是培养党外知识分子的基地,全国三分之一知识分子在高校,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对维护社会安宁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各高校根据会议精神,相继成立了自己的高校知联会。在自我管理方面,高校知联会全部都成立了自己的理事会,并且通过理事会制定了自己的组织章程,从会员加入到事务参与,甚至会员退出都有一套详细完备的组织程序和办事准则。会员成分方面,因为施行注册制,各大高校知联会章程其实大同小异,但都规定会员必须是未加入任何党派的无党派人士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会员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入会后可以在相应的待遇方面获得优先权。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知联会发展呈现出了会员覆盖面扩大化、组织有序化的特点,并创新定位为帮助解决民众就业、支撑国家建设的服务型政治团体。这些知联会的网络构建扩大了其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极大地将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
纵观历史,鉴往知来。新中国成立前后,知联会形成与发展的主轴始终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离不开与国家命运的联系。知联会在党的领导下牢牢坚持好“帮手”的历史定位,遵循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增强政治认同;紧跟时代潮流,学会主动适应,契合时代要求,符合历史主旋律;紧紧围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将实现个人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追求结合起来,积极建言献策,投身国家发展建设。
五、知联会的定位
对于知联会的定位,目前各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模式。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综合起来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知联会是党委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是统战部门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党外知识分子之家。
首先,知联会是党委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这定位了知联会的工作任务。桥梁是起沟通作用的,一方面把党外知识分子对党和政府的利益诉求愿望建议反映上来,另一方面把党委的精神要求传达贯彻下去。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就是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凝聚起来。
其次,知联会是统战部门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载体,这定位了知联会的组织性质。知联会是统战部门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民间性的知识分子社会团体,不同于民主党派组织,不同于工商联组织,不同于一般性的民间社团和组织,其作用是协助统战部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第三,知联会是党外知识分子之家,这定位了知联会的工作目标。知联会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运作方式和方法,丰富活动内容,改善活动形式,拓展活动空间,关心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使知联会组织真正成为充满朝气、宽松和谐、活跃有序的党外知识分子之家,让党外知识分子来到知联会组织里就像到家一样,如同亲人一般的感受。
六、全国最早建立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
1986年9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关心下,市委统战部牵头成立了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简称“市知联会”)。市知联会是由上海市各界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组成的,具有统战性、知识性、民间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统战性的知识分子团体之一。市知联会的成立受到中共上海市委的高度重视,成立之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江泽民,市委副书记吴邦国、曾庆红等领导同志亲自到会祝贺。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称赞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成立是上海知识界的一件喜事,也是一件新事。知联会由个人会员组成,以无党派知识分子为主体,会员来自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等各个方面,均是各行业、各领域有专长,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士。
上海市知联会成立后,在各级党委和党委统战部的关心重视下,坚持办会宗旨,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团结和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与党委和政府的沟通,为上海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开展智力扶贫和帮困助学,奉献才智,在服务社会等方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知联会已经成为上海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载体。
七、安徽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2008年7月3日,在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的直接领导下,安徽省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正式成立。这是安徽无党派人士的第一个团体组织,标志着安徽无党派人士群体走上了正规化、组织化、制度化的发展之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1年5月,中央统战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了知联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知联会的性质和主要任务等,进一步规范了知联会工作,有力促进了知联会健康发展,无党派人士群体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同年8月,中央统战部又印发《关于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文件,明确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为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奠定了基础。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安徽无党派团体的组织机构得到完善,其功能进一步优化,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幅提升。
2013年10月,在省知联会二届一次理事会上,审议通过设立新阶层人士联谊分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分会。2016年5月,在省知联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审议通过设立网络人士联谊分会的决定。
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颁布,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知联会再次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央文件的指导下,2019年4月,安徽省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更名为安徽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为全省建设和发展“谋长远之计、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16个省辖市、26个县(市、区)、4个开发区、27所高校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安徽无党派的组织架构得以进一步完善。
2019年4月30日,安徽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安徽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莉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安徽省知联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当选为会长,陈初升等14人当选副会长。
八、安徽财经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2008年12月24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3号会议室召开无党派人士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交流会,时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建刚主持会议,30余位无党派人士出席会议,时任党委统战部部长王保生介绍了我校无党派人士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在此次会上,王建刚代表学校党委宣布成立安徽财经大学无党派人士联谊组织,名称为“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当时,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尚未有正式章程,与会无党派人士通过推选方式,一致推选时任科研处副处长宋思根为会长,王绪林、钟雅苏为联谊会秘书。
2011年5月,中央统战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了知联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知联会的性质和主要任务等,进一步规范了知联会工作。2012年初,筹备换届中的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起草了《安徽财经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章程》和《安徽财经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选举办法》,从这时起,“安徽财经大学无党派人士联谊会”正式变更为“安徽财经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并在2012年2月29日下午召开的我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换届大会上获得通过。时任校党委委员、党委统战部部长张金标主持了换届大会。大会依据章程和选举办法,选举宋思根为更名后的第一届会长,王龙建和万红先为副会长,韩刚为秘书长。至此时,知联会步入有章可依的新阶段。
2016年9月30日下午,我校召开知联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张庆亮出席会议。时任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李超,知联会会长宋思根,副会长万红先、王龙建,秘书长韩刚及全体会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万红先为第二届会长,李超、武丽为副会长,叶安宁为秘书长。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知联会供稿)